高考资讯会不会很早(高二家长是否应该关注高考资讯会不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一、为什么每年的高考作文都能引起全社会讨论

首先高考是决定学生命运的途径之一,本身它就备受社会关注,语文作文更是反映了学生的思想素质。

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能够成为舆论热点的作文,要么就是文采飞扬,最终以各地满分作文亮相,要么就是内容奇葩,反社会反常规的零分作文。这些也将会成为一些出版社的摇钱树,给一些备考考生看。

首先是它占的分值高,一个题足足有60分,而且这60分,不需要数学那样复杂的计算,任何层次的人都可以去推敲题目的难易,以及考生文笔。

再一个,它的主观性很强,可涉猎的范围广。每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些热点问题,本身就已经有一定的关注度了。而高考作文,是从学生的角度,通过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涉世未深、青涩的见解。而且高考作文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观点清晰,大众很容易把握其中思想。

反映新生代学生的价值观,毕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古时帝王尚且把握历代科举的文章,以便把控考生的思想,而高考作文就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看到,高分作文往往顺应社会潮流,弘扬正能量,尊重党和国家,而一些零分作文,即使文笔很出色,但是一旦被打上“三观不正”的标签,这篇文章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好在高考文章都是匿名展示,而且它的创作相对来说比较公平,毕竟抄袭是抄不出满分或者是零分作文的,考生可以畅所欲言,不用害怕遭到网络暴力的袭击。

二、高考资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每年中国的高考,那确实成为中国社会的重大新闻,也成为国际新闻的热点之一。就参加的人数看,今年报道全国有939万人参考,那几乎是千万级国家的总人口数。

我们看几则关于今年高考期间的花边新闻:

一栋大楼内有一位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物业管理公司为了能够确保支持考生休息,发出了电梯停运的通知,在高考的那几天,晚上9点到次日7点,那高楼内96户家庭,二,三百号人,为了一个考生需要徒步登高。

某地的一些家长,为了能够祈求儿女高考获得好成绩,集体当街烧黄纸,当街跪拜,夺人眼球,引起交通受堵。

考场安保的新景象,手持微型冲锋枪的警察,在高考考场外执勤,为确保高考学生的安全,学生连眼镜都要脱下过安检。

某市为了确保高考学生通行,在有些地方专设高考学生专用车道,甚至于有些高架路都有专用车道。

高考考场附近的宾馆,照例成为高考经济的受益者,很多家长包了几天的宾馆,为了儿女能够多睡点,少点走路。那些条件不那么好的,也在中午订了房间,让儿女睡会。

高考门口的家长聚集,那已经不是新闻,家长们主动在考场周围拉起警戒线,不让车辆通行那在高考期间也不会被视为影响公共交通。

高考门口,那成年了的儿女出门后的场景,有递茶水,饮料的,有带点心,帮助擦汗的,父母帮助提包的,小车门都是父母在帮着儿女拉门的,那情景让人感觉简直是在帮着一群未成年儿童。

金榜题名,这是中国的成语。虽然现在一年有939万考生,可今年招生总数在600多万。也就是说,只要一般考生,几乎都可以进入大学学习。而那还没有计算现在中国名目繁多的各类成年人高等教育的额度。现在高考之所以还是出现那么多社会怪异的花边新闻,高考还是每年折磨着考生以及他们以外的几千万成年人,那是整个中国考生不仅是要接受大学教育,他们在竞争的是所谓好的大学环境。因为中国的大学分等级的,大学的名声或许是改变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基础条件。分分要争,因为或许就是一分之差,那就成为是否能够跨入理想门槛的事件。

一个家庭,三代人,花了18年的时间,为的就是这几天见分晓,这成为家庭重重之重的大事件当然可以理解。对于社会普遍的认识,多少人在考虑最大程度地关注和帮助那些高考学子,因此出现了先前摘录的那些社会花边新闻内容。

中国的高考,某种角度说成为了最大的国考。客观上,这些能够参加高考的青年人,他们已经有过中考的经历,已经是被帅选过的一批学习上的骄子。已经因为当年参加过大学读书而成为社会主流的父母,希望儿女要走自己的道路,光宗耀祖。那些没有机会进入大学的父母,尤其那些今天靠赚辛苦钱养活了儿女的父母,他们期待儿女一代通过高考翻身,能够通过大学改变人生。这就是中国高考很难改变的社会基础。

您看看离开高中,离开高复班的青年人撕碎满桌复习资料和书籍,集体向学校操场撒纸的照片。您看看那些为了加分成为高考移民(异地参加高考)的学生和家长。您看看有些因为落榜,走向绝路的青年人。我们社会是否应该考虑给年轻人少点这样单项的压力,这对于他们一辈子心理都留下了高考阴影。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高考是一次性的事件,我们社会似乎应该逐渐让上大学与人生幸福少点挂钩,我们应该更多地让青年人去参加社会实践,多点懂得成年后腰那个独立生存。不管做什么职业,能够养活自己就是光荣的,就是成功的人。

三、高二家长是否应该关注高考资讯会不会给孩子增加压力

引言:高二的时候家长可以去关注一下高考资讯,但是不要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去说这些东西,要不然的话也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家长关注高考咨询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能够让自己对孩子的未来有个更好的规划,关注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场合地点。

一、高二家长可以去关注高考资讯

高二的时候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其实是有必要的,而且了解相关的高考资讯也是非常应该的,毕竟现在的高考每一年都在变化,自己稍微不注意都可能会漏掉哪些信息,彤彤还在想要报名或者是参加考试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好像走错了方向,因此了解关注高考资讯是必须的,但是在孩子回到家里面的时候就不要放太大的声音,不要让孩子关注到,可以适当的跟孩子聊一聊,但是不要让孩子的压力过大,要不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高考资讯的内容日新月异的在变化,家长也要学会适当的辨别,而且不要总是拿这个东西放到孩子的面前去说。

二、要注意场合,注意时间,避免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

给孩子增加压力还是有必要的,要知道孩子在高二的时候压力也比较大,也要让孩子学会劳逸结合,学会适当的放松,当然了,孩子在比较放松的时刻,家长也要学会去提醒孩子有一定的压力,要不然的话一味的放松只会让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断的下降。等到孩子高三的时候,家长可以去和孩子聊一聊关于高考资讯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询问一下孩子对高考有什么期待没有?他的目标学校是哪里,根据孩子的提供的信息以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看孩子能不能达到他的期望。

四、低学历是否比高学历更加会赚钱

老李家小李,卖猪肉开宝马。老王家小王,硕士毕骑电马。

1、标签:每当将学历与收入联系起来时,很多人就会以小众特征作为群体标签,也就是“以偏概全”,进而自我暗示——你看,小李卖猪肉开宝马,我也卖猪肉去。。。

出门左转,楼下菜市场,卖排骨的刘大哥、卖鸡蛋的张大嫂……整个市场、方圆十公里的市场摊户又有几个开宝马的呢?

2、挨打的贼:俗话讲,“光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你只看见小李卖猪肉开上宝马,你可能却未见这些年小李起早贪黑忙的吃不上饭,跟工商卫生耍嘴皮,跟顾客扯皮斗心眼,跟对过肉铺乱撕逼。卖猪肉的苦,高学历不见的吃的起,而对于题主,你有问过你自己,你吃的起这种苦吗?你有那跟工商、卫生、顾客油溜的嘴皮吗?你一刀下去能砍动排骨吗?你能分清前槽后丘吗?

3、为什么开上宝马?:小李卖猪肉开上宝马,不是因为他学历低,是因为小李吃的了这行的苦,怎么个卖法怎么个经营,自己摸索出来一套。所以从最开始将卖猪肉开宝马归利于低学历,这种逻辑本身就是错的,后面也就无从谈起。

4、模糊的标签:“低学历”只是小李的标签之一,小李还有腰间盘突出呢,小王身体健康,难道腰间盘突出的比不突出更会赚钱?————真不是抬杠,一个人,一个生存在世界的个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标签,只是当一个人赚了钱,太多人习惯看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标签,什么值得借鉴的经历,这本身没错,取长补短利于己。但成功不是0和1组成的电子数据,不是copy过来就可以update的。

每当看到卖猪肉开宝马、比尔盖茨退学、乔布斯退学等励志鸡汤,一些低学历者就会如打了鸡血振奋无比,“我也退学我也能行”,“我也不考大学了我也能行”————行你妹~!你不是盖茨乔布斯,你只是你自己。

5、三辆车:也不说什么人生价值、精神价值云云,咱们就说财富。每个人都以不同的交通工具不同的手段奔向财富城堡,低学历是自行车,非名校本毕是奇瑞QQ,名校硕博是英菲尼迪。

骑自行车的没遮没挡,一路风雨可能被后面过来的英菲尼迪撞飞而不知道怎么死的,也可能半途发现林荫近路“曲线救国”,还可能被开直升机的远方表亲悬索带着一起装逼一起飞。。。奇瑞知道自己不如英菲快,稳步前行走哪算哪,可能也会被英菲撞但不至于死,也可能仗着体积小巧穿行街巷,还可能通过半路拉顺风客赚点外快换成别克。。。英菲尼迪内置导航,车载冰箱里要啥有啥,可能最快到达城堡,也可能荒郊野岭找不到加油站,还可能被卡宴车友分了点油继续前行。

6、破逼自行车:不否认有部分人骑着破逼自行车比汽车们更早抵达城堡,但你知道他们这一路上付出多少你未曾想到的努力,克服多少困难,或者说遇到你未曾遇到的机遇。。。无论你用的哪种交具,你都可能抵达城堡,也可能遥遥无期,“可能”有大有小,但至少努力给自己造个带壳的车子,无论奇瑞还是英菲,好歹是个车子,能遮风挡雨,剩下的路你自己走。在未知的旅程中,这难道不是一种相对更稳妥的选择吗?

最后真诚的建议站在学历岔路口的宝宝们,无论你是出于城市权贵、工薪,还是生自黄土乡村,能读好学校就读好学校,能啃下高学历就去啃,至于说,你是学渣、你不是那块读书料、你上不去、你家实在供不起,那另当别论,到时候再卖猪肉也不晚,至少你为之努力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